深偽騙案|警共錄3宗求助1宗已破案 4招辨識「深偽」片段真偽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4/06/26 13:04

最後更新: 2024/06/26 13:41

分享:

分享:

保安局局長鄧炳強。(梁偉榮攝)

有研究發現,香港本年首季涉及深度偽造的騙案按年增幅達10倍,有議員關注政府打擊措施的成效,保安局指警方至今共接獲3宗報案與深偽技術相關,第一宗已成功破案;警方與全球執法機關保持緊密情報聯繫,提升警員對深偽技術及其衍生的網絡罪行的認識,呼籲市民時刻保持防騙意識,利用4個方法去辨識片段的真偽,包括要求對方於鏡頭前做特定動作,再留意螢光幕的影像是否有異等。

今日(26日)立法會會議上議員譚岳衡指,香港今年首季涉及深度偽造的騙案數目按年增幅達10倍,為亞太地區增長最高的地區之一,而香港金融科技行業涉及的深度偽造身分欺詐率為亞太地區最高,擔心有關技術製造仿真度頗高的面貌和聲音,令市民防不勝防,越來越多人誤墮騙局。

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回覆質詢稱,有鑑於這種新行騙手法於近年冒起,警方自去年就此類騙案作分項紀錄統計。至2024年5月31日,警方共接獲3宗相關案件。第一宗已成功破案,涉及一個本地詐騙集團,涉嫌在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期間盜用他人身分,利用人工智能換臉程式,於網上向財務公司申請貸款,涉款20萬港元,案中拘捕9人,包括一名集團主腦,被控「串謀欺詐」;其餘兩宗仍在調查中。

另外,警方於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期間,於網上發現及接獲舉報共21條假冒政府官員或知名人士的深偽片段,應警方要求,相關片段已下架。到目前為止,警方未有接獲市民直接因為這些相關片段而受騙的報告。

就打擊有關騙案方面,鄧炳強強調,警方與國際刑警組織、不同地區的執法機關及人工智能業界保持聯繫,互相交流情報,並緊貼世界上發生的新的犯罪手法和趨勢,並已成立一個由刑事及保安處處長帶領,成員包括12位來自科技界的專家和領袖的「科技罪案警政顧問小組」,探討涉及人工智能的罪案和騙案風險,以及提高公眾的認識。

他又提醒,騙徒利用人工智能深偽技術行騙的手法並非毫無破綻,呼籲市民要時刻保持防騙意識,利用不同方法去辨識片段的真偽,避免大眾墮入「深偽」的陷阱,例如:

1)市民可要求對方於鏡頭前做特定動作,如將頭部向上下左右轉動,再留意螢光幕的影像是否有異;
 
2)以對話內容試探對方真偽;
 
3)當親友於視頻錄音中提出匯款等要求,要提高警惕,應打電話核實;
 
4)並避免接聽陌生視像來電。如有懷疑,應善用「防騙視伏器」及「防騙視伏App」,或致電「防騙易熱線18222」查詢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